?盛夏时节,敖城镇消洲村迎来喜讯。7月1日上午,伴随着阵阵掌声与期许目光,消洲村教育基金会正式揭牌成立。这是该村凝聚乡贤力量、共绘教育蓝图的里程碑事件,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。
桑梓情深聚合力 50位乡贤点燃教育星火
从今年3月起,一场名为“我为家乡教育添把柴”的募捐倡议在消洲村悄然传开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,52位来自五湖四海的乡友、企业家及村民积极响应,短短4个月筹集善款60900元。其中,72岁退休医生左茂开捐赠积蓄6000元,民营企业家左科生带头认捐1万元……一笔笔善款背后,是游子对故土的深情牵挂,更是对教育改变命运的共同信念。
“小时候因贫辍学的遗憾,不能再在下一代身上重演。”基金会发起人之一左锋华感慨道。这笔资金将专项用于奖励优秀学子,并逐步完善村内教学设施,为寒门学子插上追梦翅膀。
千年文脉焕新生 古村新韵孕育希望沃土
消洲村素有“耕读传家”传统,漫步村中,明代“傅赋名宗”匾额诉说着左氏宗祠“一初堂”的文脉传承,明清古宅斑驳的砖墙上镌刻着历史的厚重,新建的宝山广场书声琅琅,移民村落蛇形村、龙头村见证着时代的蝶变。然而,乡村教育资源短缺的现实曾让许多家庭无奈叹息。
“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一招。”敖城镇党委委员陈剑秋表示,基金会的成立既是民心所向,更是破题之举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本土文化优势,消洲村正将“崇文重教”的基因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
凝心聚力启新程 打造乡村教育振兴样板
为确保善款用到实处,基金会建立“三公开”监督机制(账目公开、项目公开、成效公开),并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管理。教育基金重点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,同时为学子们的读书求学与深造之路提供有力支持,助力他们在求知路上稳步前行、实现更高追求。
“这是全镇首个由村民自发成立的村级教育基金会,具有示范意义。”敖城镇人大副主席曾立荣点赞道,“期待它成为激活乡村人才振兴的‘源头活水’。”
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,从“筑巢”到“引凤”,消洲村教育基金会的成立,不仅为山区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,更奏响了新时代乡友与教育振兴的同频共振之歌。
(黄雯瑾、朱婧)